证券市场中的传闻与公开信息

鹏石投资   2019-11-06 本文章520阅读

       证券市场,信息很重要,及时可靠的信息可以左右投资决策,从而最终影响投资收益。而信息也分为公开信息和传闻,在不成熟的A股市场中,传闻尤其令人精神振奋。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觉,觉得有了传闻就一定能大赚特赚。往往传闻传播者都带着一种神秘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信息重大而且真实,赶紧买入能赚大钱,事实果真如此么?

       近日,证监会公布了一则内幕交易,堪称史上最惨的内幕交易。时任上海新日升总经理的黄建国,从知情人士处,听闻邦宝益智将进行收购,便大额买入该股。最终,邦宝益智的该项收购以失败告终,黄建国在邦宝益智停牌前突击买入该股逾300万元,最终卖出时却巨亏逾130万元。而他的内幕交易行为,被证监会发现,处以30万元的罚金。这个经理得到的确实是内幕信息,但是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靠传闻进行股票投资,对普通的散户来说并不可行。

       首先,散户得到的大部分传闻都不是有用的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且时限很短,等到大多数人听到的信息,多是转了十八道弯、隔靴搔痒的信息,可信度低,大概率兑现不了。

       其次,听到有用的信息,结果不一定好。事情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上市公司重组,收购这样的信息,很有可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了了之,投资者付出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也是很大。

       第三,听到的信息不但不是好信息,还可能是诱骗你接盘的“坏信息”。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且造谣惑众者不少,尤其在互联网传播极其发达的今天,证券信息受到严重污染,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所谓的“信息”操纵股市,从而达到高位出货的目的,而相信“信息”的人往往就成了股市的牺牲品。

       巴菲特就曾说过:“听内幕信息可能让你赚一点钱,但也可能让你倾家荡产。投资者患上“信息迷恋症”,其实就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自信的表现。这也意味着,投资者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不能够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提供足够的支撑。传闻是一把双刃剑,小概率可以让人不劳而获,轻松盈利,听的多了也会留下很多隐患:

       一是依赖传闻,丧失思考能力:由于听传闻买入股票能获利,会让人卖出后不由自主的去寻找下一则传闻,而不是去思考下一步的选股方案和卖股时机。

       二是该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不可能一直有可以获利的传闻,而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依靠小概率获益的方式,最终会导致投资失败。

       三是养成了相信侥幸,放弃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股市千变万化,需要实战历经风雨,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否则永远是新兵。

实际上,公开信息中有大量的有用信息,只要你下功夫去研究,都会获得你想要的东西,而且你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和上市公司进行沟通。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非常的发达,你只有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辨别真伪,实现投资盈利。

       作为一个散户,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的研究上市公司,难道就不能投资股票了么?当然不是,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私募基金是您投资路上不错的选择。经过14年的发展,无论从私募从业人员,还是产品数量、管理规模上来说,都得到了快速的壮大发展,随着私募基金纳入监管体系,成为正规军的私募基金与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迎来爆发式增长,一举突破13万亿规模,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私募基金操作灵活、更加规范安全,并且追求绝对收益。与公募基金十亿百亿的规模相比,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投资操作更为灵活,能及时跟进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快进快出,投资策略众多。除此之外,私募基金的门槛较高,只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进行募集,因此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满足客户的特殊投资需求。而且私募更重视风险管控,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规”,特别是新规实施后私募大洗牌,行业运作更规范,信息披露更公开。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主要依靠提取业绩报酬生存。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投资者赚到钱,私募才能赚到钱。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的,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一键咨询